中国抠女孩爆火,一顿饭13块,毕业9年
本周上班第一天,必须郑重地打击一下你们了!
当你双十一疯狂剁手时,有人因为“抠”而抠出了两套房。
消息一出,立即登上各平台热搜第一。
微博热搜第一,2w+转发和回复;
次日登上知乎热榜第一,3K个答案。
为什么大家反应这么大?
我去了解了一下,也震惊了......
一名像你我一样的打工人,几乎不买新衣服,衣服、鞋子、首饰,都是捡朋友不要的。
每年自己只需买内衣裤。
家里的碗碟,都是超市的赠品。
但靠着“抠”。
她和丈夫每个月工资的储蓄率达到90%以上,毕业以来贷款买了两套房。
——这么“抠”还有人生乐趣吗?
——现代版葛朗台?
——别骗人了吧?“抠”就真能抠出两套房?
质疑,是人之常情。
但更难听的是。
有人认为“抠门”女生一定很“丑”,甚至怀疑该女生是通过不可描述的方式勤工俭学,仿佛女性买房就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先别急着骂。
让我,带大家还原这件事。
01
上了《和陌生人说话》这个节目后,王神爱火了。
过去,她是在“豆瓣抠组”上一个热心于分享自己“抠门”经历的楼主王神爱。
王神爱的确是“薅羊毛”大神。
别人薅一次可能是冲动,但她厉害的是——
把薅羊毛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肌肉性记忆。
每天她都会固定一个时间,按顺序把每个平台能薅的羊毛薅一遍。
什么××积分,××签到领流量,××领金币,各种试用霸王餐都报名一遍。
免费领各种日用品,都统统不是问题。
每年都有懂她的朋友,把不要的衣服、鞋子送给她。
王神爱就算是不要钱的东西,都会物尽其用。
鞋子吧,破皮了不要紧,底部不彻底掉下来绝对不扔!
王神爱的脑子里,还有一台隐形的“换算机器”。
端一碗豆浆,脚一滑豆浆泼了,她的第一反应是:
“两毛钱掉了!”
当看到电影里外国人在高级酒店的床上喝咖啡,她就很紧张。
如果他泼出来的话,就要赔床单钱了。
别人花钱是享受,但对王神爱来说,花钱就意味着忐忑和紧张。
看到有人吃了两块猪肉,就把整盘菜都丢了,她就会很难受,为猪惋惜:
“这个猪死得有些冤枉。”
对于王神爱来说,数自己的猪猪储钱罐,是最有安全感的事。
02
靠着“抠门”抠出房子的,王神爱不是个例。
D姐在全世界范围,都找到了类似而且更极致“抠”的人。
她们都有共同点:
都有体面的工作,普通的白领工薪族,能靠自己的工作技能赚钱;
都通过开源节流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即便买了房子,还会继续“抠”。
美国综艺《省钱出绝招》第一季,曾经就报道过一个在纽约工作的日裔会计师kate。
kate绝对不会在衣服上花钱,她8年没有买过衣服,袜子穿到透明,还有衣服穿到褪色破洞。
短裤穿到橡皮筋松了就算极致了?
kate还可以夹一个长尾夹子继续穿。
与王神爱一样,日常日用品是绝对可以省下来的。
她会在各家店登记使用试用品,品牌会给她寄过来,牙膏、牙刷、沐浴露、洗发水.....从来都不用自己买。
家具也从来不用自己买,垃圾场就可以捡到比较干净又完好的。
甚至吃的也不用花钱。
很多高端超市,高端商店外面的垃圾桶,经常会有很多被扔掉的食品。
kate会挑选看起来还比较干净,还带着塑封的食物,哪怕日期已经刚刚过期(她说刚过期的食物并不会一下子有毒)。
一个白领捡垃圾桶的食物吃,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但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捡垃圾”圈子。
他们都是捡垃圾桶里被扔掉的食物吃。
这些“拾荒者”,一般都经济条件良好,受过高等教育,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要对抗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他们称自己为——不消费主义者(Freegan)。
太远的案例D姐先不说。
来说一个在北京生活的案例,丁红。
丁红在北京的6年,她压根不租房。
工位就是她的家,白天上班时,她把背包塞在办公桌下,晚上就睡在会议室。
公司提供24小时热水,洗发水、沐浴露等用品,吃剩饭,丁红一个月在北京的平均花费不超过块。
去了新西兰后,她还会在森林里学会了通过辨认植物的方式安全觅食。
如果说“抠门大神”是节约的话,那“不消费主义者”丁红就是压根不消费。
03
抠,就真的能抠出两套房吗?
当然不。
节目《和陌生人说话》播出后,王神爱作为一个素人,受到了来自网络舆论的全方位攻击。
日裔会计师Kate,也被骂惨了。
《省钱出绝招》播出后,很多人骂她丑,恶心,他们说没有男的会想和她这样脏的人在一起。
那段时间她天天哭,明明自己原来活得开开心心的,也没有伤害人,为什么他们要说这样难听的话?
后来kate上的另一个节目去解释节目播出后的舆论
很多人都没有看完整的节目,只是靠拼凑的新闻,就轻易地下定义评价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王神爱在节目里反复提到过,她不是靠“抠”就能抠出两套房的。
她说当然挣钱是最主要的。
王神爱这样解释她的“池子理论”——
只要水龙头在放水,池子塞住了的话,水涨得慢没关系,只要池子里有水,就不至于池子是空的。
王神爱从小就过着“被动贫困”的生活。
倒不是她的家有多穷,不是低保家庭,父母两人都有稳定的工作,但父母总是让她觉得家里很穷。
小时候为了省理发钱,家里人让她在最爱美的年纪剪寸头。
妈妈给王神爱零花钱时,总是把钱扔在地上,让她自己捡起来。
因为妈妈想让她知道——
钱是一个多么宝贵,又是多么让人屈辱的东西。
当爸爸妈妈吵架时,王神爱便被他们安排到单位同事家寄宿。
父母同事家的孩子睡床,她打地铺,不过她也明白,别人没有欠你的。
只有自己会亏欠自己。
kate曾经遇到过经济危机,一下子失业了。
她突然意识到,工作不是永远都会有,自己随时都会陷入绝望的境地。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他们选择“抠门”的方式:
想要有一种自己可以掌控生活的感觉,握在手里的才最真实。
王神爱也反复在节目里提过:
“不要成为金钱和物欲的奴隶,但也不要成为“抠”的奴隶。”
从小在各个人家寄宿的王神爱,终于拥有了一个可以温暖自己,随时可以钻进去的“洞穴”。
每天晚上在家里连刷几部电影,这是她最幸福的事。D姐发现她的豆瓣上,已经标记了多部电影。
kate在纽约中心区域,拥有了可以抵御风险的公寓;
丁红虽然不在吃住行上消费,但她在自我提升上从不吝啬。
背起一个简单的背包,游历了很多个国家;
本是动画师的她,后来还去了新西兰继续学习动画。
她的第一部独立动画获得了维塔(电影《指环王》系列、《阿凡达》视觉效果制作团队)与新西兰南方理工学院联合颁发的杰出动画奖。
发现了吗?
她们都有很清晰的生活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认真生活着。
无论是否“抠门”,她们都有自己为之相信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不是刻意的,而是自己真正感到舒适的。
如果“买买买”能让你感受到挣钱的快乐,那不妨让自己开心一些,但如果消费主义让你陷入了无穷的焦虑中,也许是时候反思一下了。
同理,“抠门”如果能让你感受到快乐,甚至让人生越来越有规划感,那也不犯法是不是?
有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只花一块三,自己剪头发,自行车通勤,牙膏用完还可以剪一剪。
有人专门买临期食品,同样的品质,体会到双倍的快乐;
有都市丽人买化妆品只买小样,只要小样足够多,我就不用再买化妆品护肤品。
豆瓣“女性理财投资第1组”小组的介绍,引用了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的一句话:
“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只要自己觉得安定舒适,就是一种合适自己的方式。
总比一些没有认清自我,但总喜欢教别人做人的人好,不是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zzxfg/1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