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人们用什么化妆品除了山寨和国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爱美之心自古有之,上到王公贵族的小姐太太,下到平民百姓家的女人,也是用化妆品的。
当然,有钱人家用的是高档货,也有韩国原装进口货,当然还有楚国进口的,齐国进口的,秦国进口,西域进口的,波斯国进口的等等。穷人家的女人大多只能用些山寨货了,没有正规生产厂家,或者干脆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了。
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早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举止自然的美女们便开始化妆了。《楚辞·大招》描述女人:“粉白黛黑,施芗泽只。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中这两句堪称经典。其中的粉和黛其实是两种东西,粉主要是用来护肤的,黛是用来化妆的。
粉
“粉”字是米字旁,最早的粉底就是用米做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古代粉底”的制作方法:将米磨成细粉,淘洗至水清,然后沉于凉水之中发酵,直至发出腐烂臭味。发酵后将米粉沉淀滤出,并研磨成浆,等米浆干透就制成了粉饼。削去粉饼四周粗劣的部分,将中间雪白光润的部分留下,称之为“粉英”。用刀将粉英削成薄片,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干后揉碎成粉末,粉末越细越好,这就是最后可以化妆用的“粉底”了。高档货还会在里面加点添加剂,比如油脂,花蜜什么的。爱美的女同胞们,记下了吗,自己可以做喔,或许你就是下一个李子柒。
这种用米做的粉底有一个缺点——容易掉粉,所以古代美女脸上经常掉渣。要是男人饿了还可以亲两口,所以有的男人看见美女流口水,并不一定他色,也有可能是他饿了。
古人又发明了改进款的粉底——白铅粉。白铅粉洁白细腻,还不掉妆。成语“洗尽铅华”里的“铅”指的就是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铅粉。铅粉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但铅粉里含有大量的金属铅,而铅是重金属,有毒,因此古代女子使用铅粉久了肌肤变色成黄脸婆,严重的还会铅中毒,这些古代女人为了美丽也真的拼了。
黛
“黛”是一种黑色矿物,又名石黛。将石黛放在黛砚上磨,碾成粉末后加水调和,蘸着它就可以画眉毛了。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在黛出现之前,女子们都是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穷人买不起怎么办,大部分女子没有眉笔可用,就用燃烧过的火柴头沾上唾沫后涂在眉毛上,此法还颇具古风。
如果你觉得古人的护肤品不过如此,那你就小看古人了。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中的“花黄”就是花钿。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关于花钿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上面挂关于额黄的介绍中也有“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的诗句,看来寿阳公主是当时的时尚人士,处处引领时尚潮流)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里这几句都还记得吧。
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润肤露
润肤露,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一种东西,堪称古代的润肤露。这种东西叫面脂。主要材料是牛骨髓和牛油脂。然后加入丁香、白芷等好几种中药做成的。不光护肤效果好,抹到脸上还香香的。
唇脂
“樱桃小口一点点”,“朱唇一点桃花殷”。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
口脂(唇脂),在燕支这种红色染料中加进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密密的脂膏。口脂朱血色,涂正在嘴唇上,可以添加口唇的素净,给人健康、年轻、充分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遭到女人们的喜欢。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古代女人用的口红纸是由朱砂、埋藏三年的珍贵蓖麻油、橄榄油等调和后反复多次涂于纸张上,再夜晚月光多次晾干,即可成为随用随取的古典口红纸了。
胭脂
胭脂,过去的胭脂在现代叫做腮红。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里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开花时摘下整朵花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为鲜艳的红色染料,这就是传说中的燕支(胭脂)。胭脂属于进口货,一般人家可用不起,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
基本上现在主要用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在古代都有对应的类似产品。比如香水,在古代就有一种叫香泽的东西。
最厉害的是洗面奶。齐民要术里面记载了两种洗面奶,太真红王膏和孙仙少女膏。看来不光现在的洗面奶分男女款,在古代也是,名字起得都这么别致。
至于洗头,很多人只知道古人用皂角。人家也有洗发露的好吗?洁鬓威仙油,听起来就和好用有木有。把威灵仙、侧柏叶、皂角等磨粉,加入麻油浸泡。不光洗头干净还有护发的功能,遇到头发干结梳不开的用这个有奇效。
所以古代的女人们,有钱人用国产高档货和进口货,穷人们就只能用山寨货和简版自制货了。
古代的化妆品种类繁多,而且有的成分非常恐怖,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皮肤白皙是古今东方美女的共同追求。
“自古红颜多薄命”,为什么?原来是化妆品有“毒”。
君慢行,别忘了点赞、加推、收藏,更多精彩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xfgzl/1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