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创业公司应练好ldquo内功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风云变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挑战,创业公司如何练好“内功”、站稳脚跟、超越同行,进而参与真正的国际竞争?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打响自身品牌随着科技的传播、知识的共享,创业公司进入一些经营领域所面临的技术壁垒大大降低;但与此同时,创业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了。同质化竞争加剧、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大,这都会让创业公司的生存环境愈加艰难。此时,如果创业公司把竞争的突破口放在树立自己的品牌上,通过打响品牌与其他同行区分开来,规避单纯的价格促销战,这将是帮助自身实现较高利润的有效手段;反之,公司或将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那么,一个品牌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创业者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认可,首先是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廉价已不再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随着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即便是上市时广受好评的产品,若后续没有持续的改进,也不会“火爆”很久。因此,有眼光的创业者切不可被一时的成绩所迷惑,优势可能只是暂时的,公司应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坚持长期的研发投入、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或产品特色,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广告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仅要卖好东西,更要大力“吆喝”。如果创业者还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那可能会丢失许多市场份额。而在品牌宣传的策略上,突出产品的独特功能是尤为关键的。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洗发水品牌“海飞丝”,其在面市时就重点宣传去屑功能,直至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想去除头屑就用海飞丝”的心理反射。在之后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厂商也强调自己的产品能去屑,但宣传效果都比不上“海飞丝”那样深入人心。
另外,好的宣传不但能增强品牌效应,还能提升企业形象。MM巧克力的广告语“不溶在手,只溶在口”,不仅反映了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卖点,又暗示巧克力口味很好,以至于吃货们不愿让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这样的宣传能让潜在的消费群体感觉这家公司或这一品牌富有文化内涵,从而对其印象深刻。
重视文化建设许多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抓业绩、扩规模上,却很少关心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认为文化建设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认为文化建设是大公司、大集团才需要做的事,自己没必要在上面花精力。
其实,企业生存状况如何并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而要看企业是否拥有管理、运营特色。如今企业间最高层次的竞争已不再是人、财、物的比拼,而是文化理念的竞争,最先进的经营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用文化留人。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单位的规章制度,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凝聚力工程,更不是厂区、办公室里的标语口号。它是一种文化思想上的约束力量,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能被全体员工信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对此,工商界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假设当一家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消失后,每名员工仍能遵照并自觉履行的东西,就叫企业文化。
塑造企业文化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笔者分析了一些已形成特色企业文化的国际知名公司后发现,要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企业自身需具备四方面的条件:不断更新的发展思路、先进合理的管理模式、诱人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至情至真的人文关怀。
好的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发展、竞争的实战中,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在我们身边,本土教育机构新东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东方在成立之初就不满足于仅办好英语培训班,而是陆续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个性鲜明的专家、学者从全球各地汇聚到新东方,以先进的理念、文化和教育方法助力企业发展,企业也因此形成了独具魅力、精英荟萃的管理团队。
对新东方的老师来说,校方独特的选材方式和教学要求,让每名授课教师在讲台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丰厚的回报、不断突破自我的成就感以及学员们所给予的热烈掌声,使得拒绝平庸的新东方旗下始终聚集着一批具有传奇色彩、深受学生喜爱的明星教师。
许多其他培训机构的教师特意来新东方上课,边听边录音,希望能找出其成功的秘诀。对此,校方并不惧怕,因为他们有自信:外在的事物可以模仿,但企业精神与文化是无法复制的。
由此可见,如今的市场争夺早已超越了简单、外在的传统竞争,优秀的企业必定会“内外兼修”。这就像使用电脑一样,没有合格的软件,再好的硬件也无法发挥作用;同理,缺乏好的内部环境,即便企业规模再大,也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提升经营中的“软件”,是广大创业者在企业发展中必须去思考、解决的问题。这正所谓:大道无形、智者生存。
(本文原载于《成才与就业》杂志)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xfgzl/1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