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是大脑发育黄金期,家长抓紧机会做早
导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而社会的竞争也大了,而且现在竞争不再拼体力,而是拼脑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在社会的竞争中可以脱颖而出。
辟谣,孩子聪明与否看遗传?后天教育才是拉开孩子智商差矩的主因
一些妈妈会说,孩子是不是聪明,先天注定的,主要看遗传。看似好有道理,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大多数人(95%以上)智商都是正常水平中也就是90-之间,父母智商正常,那么智商就会在这90-之间。
所以孩子遗传的智商也大概在这个范围,比如父亲智商,母亲智商,那么孩子的智商可能会在-之间(生物进化论说明我们一代比一代更聪明),到底是还是呢,这其中的变量主要就是后天的教育。
从遗传上来看孩子的智商应该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最终孩子智商之间出现了差矩,主要看父母后天的教育。
01三岁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父母抓住了,孩子更聪明
三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有研究显示,孩子在三岁前大脑有显著的发育,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和反应模式。
1、孩子的大脑重量在三岁时就已经达到成人的2/3
新生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大概是克,而出生后大脑的重量急速发育,每次去做儿保时医生都会帮孩子进行头围,主要是看孩子的大脑是不是按正常的速度在发育。
2、孩子大脑的突触增加非常快
美国科学家对幼儿大脑发育进行扫描观察,发现孩子出生之后,在视、听、触觉方面就会接受大量的信号刺激,脑神经细胞之间在快速的建立联系。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总结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指出:早期童年非常重要,因为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年,每秒钟大脑会产生个神经元连接。
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大约有50万亿个突触连接,这个数目相当于成人的1/10。而到了孩子三岁,突触连接的数目足足增加了20倍,变成了成人的两倍。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三岁时学语言非常快,可能几天就可以学业会一门新的语言,但是长大后再学语言却会变得慢了很多。
可以说0-3岁孩子的信息传递要比成人快得多,因为孩子到了14岁,突触的连接数目就变得和成人大致相当。
3、孩子学习能力会更强
三岁儿童的大脑区域活跃程度是成人两倍,孩子的学习能力极差,所以孩子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曼曲线”:0-3岁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为1:18;3~4岁下降为1:7;小学又下降一倍,为1:3;大学直接跌落至1:1,孩子的年龄越大,教育投资回报率越低。
孩子三岁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家长抓住了,孩子以后更聪明。
02孩子三岁前,请父母一定记得送娃四件法宝,让孩子更聪明
1、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一定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爱的,有价值的。
特别是孩子有6个月前,一定要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不要怕宠坏孩子,六个月的孩子最主要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心理学家说孩子这时候怎么宠都不过分。
孩子饿了要及时喂养,孩子不舒服了要及时的抱起他,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父母眼中是比较特殊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进一步去发展其他的能力,也就是没有安全感,孩子智力的发育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一层的需要就是生理的需求,小婴儿的吃,喝,拉,睡就是第一层的生理需求。所以孩子的婴儿时期这些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难再发展其他层次的需求。
2,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要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有信心。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事实上父母经常吵架的环境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全,并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
总是频繁的给孩子更换住所,需要孩子不断的去适应环境也不利于孩子大脑发育。
小时候频繁的更换抚养人,也无法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甚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爱。
所以做为家长,尽可能在孩子三岁前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可以信任的环境,大大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3、在安全基础上给孩子自由探索
比如孩子学走路,家长把孩子带到一个相对平坦的地面,让孩子自己学走,只要地上没有太尖锐的物品,孩子摔倒也不会伤得太严重,那就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走路不是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
比如孩子想自己穿衣服那是没有问题的,家长可以把冬天和夏天的衣服区分开来,冬天时让孩子自己选择怎么搭配。让孩子有穿什么的自由。
而孩子自己的玩具可以选择给不给小朋友玩,但是也要注意告诉孩子,别人的玩具不可以抢。
在有界限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去玩,自己去看,自己去摸索,家长给予引导但是不要干预太多。
拥有自由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学习,得到更多大量的刺激,对大脑的发育更有利。
4、给孩子丰富的刺激
话痨的家长带出更聪明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也是孩子聪明的一个表现。而从小孩子就接受了丰富的语言刺激,孩子的语言中枢从小就得到锻炼,以后当然语言发育也更好,所以更聪明。
家长多带孩子玩游戏,游戏可以极大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小婴儿更需要的是亲子互动游戏,比如和孩子玩水,玩沙子,玩画画都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大量的刺激,让孩子更聪明。
菁妈的朋友动妈,把自己的洗脸奶,家里的牙膏,洗发水的盖子打开,让孩子自己拿着盖子去找朋友。帮盖子找朋友时可以锻炼孩子对大小的分辨能力,盖上盖子时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所以游戏无处不在,家长需要动动脑子。
《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神经学家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xfgjw/1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