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最受上海宁喜欢的北京百货,居然已在石
每过一段时间,家住普陀区的刘明之总要搭上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往静安区石门二路北京西路的方向赶去。她身背一个小挎包,放着些零碎的随身物品,手里则拿着一个卷起的粉色布袋子。待完成购物后,刘明之一把打开布袋,往里塞去各式各样的老式商品。百雀羚面霜、蜂花肥皂,她一边麻利地捡拾一边笑称,方便“囤货”。
以售卖“节约领”和老品牌日用品著称的北京百货
尽管住在普陀,刘明之其实是地地道道的老静安人,在石门二路附近出生、成长、工作。后来,房屋拆迁,搬到了普陀区。虽然一家人都搬过去了,可有些生活习惯却带不走。这些年,最让刘明之心心念念便是袋子里装着的这些老式商品,而它们,都来自北京西路沿街一间不起眼却大有来头的商铺——北京百货。
北京百货的各式旧物品
生活在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这间北京百货店开在石门二路已经有些年头了。具体是多少年呢?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
许多老顾客说,只知道儿时就存在了。北京百货的经营者张乐华伸出双手,比了个六的手式,“年到现在,你算算有多少年了?”
许多上海老品牌至今仍能在北京百货找到
六十年百货店专卖老品牌
在狭小的北京百货里,百雀羚面霜、友谊雪花膏、假领头、海鸥洗发膏、美加净发乳等父辈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商品一应俱全,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几百种商品,都曾是老上海人家家户户里最普遍的的日用品牌。
顾客大多都是老一辈上海人
“樟脑丸不好用,要用蜂花牌的制皂,一小块一小块放,不仅除湿防霉,屋子里还香喷喷的。”刘明之指着柜台里的商品,熟悉地介绍道:“还有,现在市面上的护手霜很多,但都比不上绿萍的蛤蜊油,只要抹一点,就很保湿了。”刚说完没过多久,刘明之就买下了24块小制皂,装进了布兜里。
北京百货的经营者张乐华在招呼顾客
不到半个小时,已经有三批老居民进进出出了北京百货,买走了想要的商品。北京百货的经营者张乐华告诉Nancy,来这里买东西的人里,大多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对上海这些老牌子用习惯了,也有感情了。
周末,店内生意不错
除了本地居民,还有像刘明之这样专门从其他地方过来的顾客。令张乐华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便是有一位移民到美国的居民,回上海后,专门来了一趟店里买回美国用。
“现在很多上海的老牌子,只有在北京百货有得买,外面的商店几乎都买不到。”一位老爷叔拎着一小袋商品说道。
假领头曾在上世纪的上海风靡一时
“假领头”带动一个店的销售
在北京百货的大门口,一张写着“本店专卖节约领”的纸样和一条假领头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从前些年开始,因为店里怀旧风的“假领头”重出江湖,北京百货又火了起来。
这间不起眼的小百货商铺开始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版面上,沪上几大主流媒体的记者几乎都曾踏进过北京百货的门槛。“新华社也报道过。”张乐华拿出了两张名片,带着几分自豪说道。
各式各样的假领头
富有上海特色的节约领,其实就是俗称的假领头。
假领头只保留衬衣领子的部分,穿上外套后,让人误以为里面穿了一件衬衣。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这样的穿法既节省了物料,也最大程度保留了体面。张乐华说,这是上海人的智慧。
张乐华自己也穿了假领子
“假领头是镇店之宝,带动了一整个店的销售。”张乐华将挂在架子上的假领头取下,铺展开来,露出了北京百货的标志。
张明之回忆起70年代那会儿,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那时候,来北京百货买假领头的青年小伙和姑娘很多。为了能买一条假领头,不少姑娘下了班早早结伴过来,相互商量挑选。”
人气最旺的时候,来买假领头的队伍从店内排出了店外,沿街排了一路。“当时我们一个月工资才36块钱,一条假领子9毛钱,比买一件衬衫划算多了。”
勤勤恳恳多年,张乐华获得了党员示范岗的称号
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假领头也就渐渐淡出了上海人的生活中。
在北京百货,仍有不少老上海人前来挑选假领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张乐华又忙活了一整个上午。只是,却鲜少看见年轻人的身影。
“真正来买东西的年轻人少,来感受怀旧气氛的人更多。这些老品牌,还是我们老一辈的情怀啊。”张乐华叹息地说道。
更多精彩内容
《色戒》灵感来源地,民国时期的南京西路有多“风流”?
愚园路富春小笼关门?曾是人气爆棚的老字号
南西这碗云吞面,在香港摘了一颗米其林!
荣宅再次开放!展出多幅二战后罗马文艺术品
图文|小聋女
编辑|小聋女
南京西路周到原创,转载请注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xfgzl/1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