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材矮小是什么原因怎么预防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性甲状腺素激素缺乏症
“呆小症”儿童期出现典型表现,如特殊面容:头大,干燥,发稀少,浮肿,眼距宽,舌体宽而厚、常伸出口外等。此外还表现为呆滞、反应迟钝,心律慢或心脏大,腹胀、便秘等。
2、真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开始身高增长加速、身材较高,最终可因骨龄提前闭合,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3、“侏儒症”
患该疾病的患儿智力多正常,出生身高正常,2-3岁生长减慢,学龄期年增长不足5厘米,娃娃脸,骨龄延迟,外生殖器发育小。
4、特发性矮小
排除骨代谢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不明原因的矮小,60%-80%的矮小症属于此类。
5、骨骼系统疾病
如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大骨节病等均可导致身材矮小。
6、小于胎龄儿/宫内发育迟缓
由于其孕母有慢性疾病史,服药史,宫内缺氧、宫内感染等,导致患儿出生体重或身长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最低标准。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
预防儿童矮小症的几大要点
1、定期带孩子做体格检查目前临床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
应定期带孩子接受体格发育检查。1岁内每3个月一次,1岁以后6个月随访一次,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骨龄则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每年增长小于7厘米或者3岁之后每年增长小于5厘米,应该考虑是否生长发育迟缓,要找医生咨询原因。
2、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能量来源,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平衡的饮食为好,即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营养过剩,是目前造成性早熟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矮小症患者由于生长缓慢,需要量就会比其他孩子少,多数食量不大。我们时常也会发现,原来食量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青春期发育后,食量就会明显增长,就是这个原因。
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运动的方式以慢跑、慢速跳绳等为好。球类运动、游泳等也可,只不过需要注意保持运动的连续性,球不在手时也要注意跑动。一些长时间、高强度、过于剧烈的运动,有可能造成缺氧,可能是无氧运动,反而不利于长高。
3、4岁是矮小的分水岭4岁是发现孩子矮小的分水岭,一旦发现孩子偏矮,就得赶紧治疗,及早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身材矮小状况。
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胎儿到2岁的生长快速期,通常出生后第一年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长10厘米左右;第二阶段为3岁到青春期前的生长速度减缓期,每年长5~7厘米;第三阶段为青春期的生长加速期,男孩增长25~28厘米,女孩增长23~25厘米。
4、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爱抚的缺乏、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灵的创伤都会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孩子的生长发育障碍。
因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其在爱与关怀的温馨环境下成长,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上术健康》联合千名医学科普达人,每天更新百篇以上医学科普文章,您只需完善您的信息,所有文章会自动带有您的头像、姓名、医院、职称等门诊信息,成为您自己的科普文章。您可以一键转发,您转发后,您的患者看到此文后如果再次转发,转发的文章依然带有您的门诊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xfgjw/1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