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房有车不愁吃喝,却是南宁最抠的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e/wap/show.php?classid=36&id=1592773

曾经,我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房车自由、购物自由、出行自由……

总之,生活潇洒!滋润!自由!精致!

但有人跟我说——

他月入2w,有房有车

但每个月都过得紧巴巴!

从不去高档商场消费

吃穿用都上网货比三家

这时才发现

原来在南宁还有一群人

他们有房有车不愁吃喝

却很“抠”!

都说人生在世,拥有“五子”便圆满了,但浩子似乎并不满足,特别是上个月孩子出生后,他显得更焦虑了。

孩子,几乎是很多爸妈眼中的“碎钞机”。初生婴儿日用品,奶粉、尿布是每个月的刚需,衣物玩具每年都要换新的……

△宝宝半个月花费

压在浩子夫妻二人身上的担子,还有每个月近六千的房贷,两千多的车贷,以及孩子今后的教育费用。

想让孩子上的幼儿园,几乎是一年5万起跳,小初高更是不敢想。

因此,浩子不得不未雨绸缪,钱,得省,得攒。

支出是多向的,收入却几乎是固定的,浩子只能从别处“抠”下钱来,然后把钱花在刀刃上——房贷、车贷、孩子未来的教育。

从亲戚那“白嫖”来孩子的旧衣物,从二手品台上收来儿童手绘书、玩具等,托出国的朋友帮忙捎带奶粉,反正能“抠”多少便“抠”多少。

△小到画笔大到玩偶

面对别人羡慕有房有车的滋润,唏嘘月入2w的壕气,浩子说:“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喔~”

他们夫妻二人精打细算,尽可能地省吃俭用,其实都是对未来的“富养”——孩子更好的教育、一家人更富足的生活、更自由的人生……

家庭,仿佛具有改变一个成年人金钱观的魔力。

这一点小娟自从当了妈妈之后,深有感触。

在小娟还是个妹仔的时候,每逢周末都主动撩友女去逛gai,航洋腻了去万象,衣服鞋子上新了就买,可以说是一个彻底的“月光族”。

但有了家庭之后,小娟变成了一个“精明人”。

买菜的套路,小娟摸得门清:“南城百货每逢周末就会有促销,骑着电驴去双孖井买的玉米能比在家附近的麻村菜市便宜2闷鸡!”

哪怕是网购,也要货比三家。同样的商品在某宝某东某多多价钱可能会有差别,福利也不一样,等各种满减算一遍之后,再挑物价比最高的那家买。

小娟的数学天赋,在计算各种满减优惠上发挥到了极致。

△年双十一计算账单

结婚前,该吃吃该喝喝,但结婚后,精打细算的持家道理几乎每个成年人无师自通。

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家长们便会开始拼命省钱,攒钱。

“我可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小娟的想法几乎是大部分家长的想法。

孩子是父母们的软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是,花钱也是。

所以家长们宁愿自己省点儿,也不愿意苦了孩子。

成年人对于钱的态度很简单:现在省下的钱,都是未来的资本。好的生活,需要更好的算计。

所以即使陈宾从西乡塘心圩那边搬到了青秀,从自建房住进了富人区,他的生活依旧处处都“算计”,对自己还是很“抠”。

打小就跟着奶奶一起住的陈宾,积累有不少“抠门”经验。

衣服破了扣子掉了缝补之后接着穿,家里灯坏了买灯泡回来自己装,牙膏剪开来用,洗发水兑水用,吃完水果留下来的盒子当收纳盒用……

总之,就是要物尽其用。

△用了2年的“收纳盒”

在吃穿用上,只要衣服还能穿,东西还能用,就绝对不换新的。结婚时穿的西装,到现在都留着,出差、上班他都还会穿到。

家里的洗衣机已经用了超过十年,妻子觉着可以换个新的,陈宾觉得没必要,在他看来:“除了偶尔会有转不起来的问题,没其他毛病,能用。”

△没舍得丢掉的洗衣机

妻子不太能理解,何必过得这么省?

“手里没粮,心里发慌。”陈宾太知道这种感受了。

四年前,奶奶视神经受损,但一听到五万块的手术费,还有可能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奶奶说吃点中药就好,刚出来工作领着三千块工资的陈宾选择了顺从。

等奶奶越来越看不到光,陈宾筹到钱决定动手术时,却被医生告知:基本不可以恢复了。

奶奶近乎失明的事,没钱时的无可奈何,这一直是陈宾心里的一根刺。

从此之后,对他而言,只有票子多了,生活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陈宾自言是个普通人,“没有挣大钱的本事,只能老老实实地攒钱”。

具体攒了多少?陈宾只说:“没多少,至少家里老人不幸病倒了,可以选择贵(但是效果好)的法子(治疗方案)。”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父母们的身体发出衰老的信号,这是给儿女们的预警。

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唯一能提前做的准备就是攒有应对意外的财力。

说到抠,可能谁也比不得南宁的阿叔阿姆。

树荫底下,是很多南宁阿叔阿姆们夏天都喜欢去的地方——打牌、下棋、看棋、Kinggai。覃阿姆也喜欢去,去捡瓶子。

别人抽到一手好牌,喜滋滋;有个瓶子滚到路边,覃阿姆喜滋滋。围着人群转来转去,一天下来,手中的编织袋里躺了好几个空瓶子。

via潇潇(图文无关)

矿泉水瓶能卖3个1毛钱,易拉罐2个1毛钱,覃阿姆从不会放过落入她眼中的瓶瓶罐罐。

这一毛两毛的钱在别人眼里几乎是不值一提,但在覃阿姆看来“钱都是han出来滴!”,一分一厘都不能轻易从她手中流出去。

覃阿姆小时候,吃苦吃怕了,那会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现在穷苦日子是没有了,但节俭的习惯却是丢不掉了。

因此即使每月2k的退休金花都花不完,她也要不遗余力地抓住每一分钱,哪怕去买菜,也要自带布袋子,超市里买2毛钱一个的塑料袋她从来不买。

眼下,覃阿姆有7套房子出租:凤岭北1套,新竹街道3套,仙葫2套,五象1套,这都是她大半辈子从别处“抠”下来的。

除了每月月初去收租外,其余时间她都喜欢扎人堆里,和别人搭搭话,间歇地再捡个瓶子,捡回一整天的开心与满足。

viaDD(图文无关)

超市里头的塑料袋见识过太多抠抠搜搜的人了,要么是不肯花点小钱将其带回家,要么就是花了钱买回去后总能再作他用,韦阿姨是后者。

韦阿姨有个习惯,收集超市塑料袋。不管花没花钱,但凡有袋子落入她手中便绝非是一次性的东西。

超市购物回来,等袋子腾出空来了就装杂物、菜苗菜种等,直至脏了不可回收了,装满一袋垃圾后,不知重复使用多少次的塑料袋才最终完成它的使命。

△有事没事就爱收集塑料袋

和跳广场舞一样,收集塑料袋几乎是很多老人们的“天赋”,旧时物质缺乏,所以看上去能用的都会留着,一次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暴殄天物。

很多老一辈的人,大都是穷日子过来的人,曾经的艰难让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也更加懂得节俭。

他们抠抠搜搜地过着日子,喜欢收集废旧瓶子,还有旧衣服、旧家具,甚至是不起眼的塑料袋……这些生活里的“抠门圣经”,便是他们一辈子的学问和财富。

爱收集塑料袋的韦阿姨一点也不怕女儿说自己抠门,袋子照收不误,菜地也照垦不误。对的,韦阿姨自己种菜。

韦阿姨在小鸡村还有一块地,拿来种菜。不愁吃喝的她还非要不辞辛苦地挖地种菜,这一点也不夸张,阿姨女儿称“要是条件允许,我觉得都会养猪了?!”

在省钱方面,韦阿姨自有一门独到的见解:“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自诩“从未原价买过东西”的她不光能在砍价江湖里行走自如,还能精准抓住超市的每一次“捡漏”,哪怕在逢年过节必须输出的时候,也能凭经验杀到二桥市场买到便宜批发价的菜。

韦阿姨对节俭,情有独钟。她总能把多余的东西“抠”下来,今天han一点儿,明天han一点儿,时间长了,就在兴宁区han出了4套房子:自住一套,其余3套出租。

按理说,辛苦半辈子活成这模样也足够了,该享享清福了,但韦阿姨偏不,该省的省,能抠就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抠门”,节省,已经是刻在她骨子里的东西。

韦阿姨跟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了半辈子交道,这辈子还没完,就还要继续下去。

南宁这些友仔友女们抠吗?也抠。

只不过成家人的抠门是养家糊口的琐碎与担当,年轻人的抠门则是梦想与自由的笃定与坚持。

赵月出来工作三年,存款20万,有的人却是一年到头也没存下什么钱。怎么有那么多?她说:“抠呗!”

赵月的抠,她的朋友最有话语权:“聚餐请客都搁她家里搞!”

赵月早都算计过了:

外头的火锅,一份牛肉78元,超市39.9元打折价一大份;

街边的烧烤,2块钱几根韭菜苗,菜市里2块钱能有一大捧;

外面的蛋挞8.5元一个,在家里做成本不超过2块!

△在家吃火锅它不香吗?

总之,在赵月看来,“把钱花在吃的上面,不值当。”

花在哪值?爱好上。

赵月喜欢跳舞,爱旅游,也追星,她的“抠”在这些爱好面前荡然无存。

可能只穿一次的舞蹈服上千块钱,眼睛都不眨一下,买!爱豆开演唱会了,连着跑三座城市看了三场。

这是为什么?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愿意为“喜欢”买单。

两三百一顿的火锅吃了不心疼,3块钱运费的外卖一定要拼红包;涨价的奶茶照旧喝,8折券的三个月视频会员却不舍得。

△配送费太贵?不吃了不吃了!

不少南宁小年轻都很“抠门”,不过他们抠有其用:省钱,然后再漂亮地花出去。

赵月也是一样。

她想在南宁开个舞蹈室,在西乡塘稍大点的场地租金几乎2万一个月,地段好点的几乎翻倍。这个梦想其实很贵,要养得起才行。

“所以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想要有钱,那就少花钱。”衣食住行,哪里都要开销,挣钱不易,花钱可就太容易了。

刘海长了自己剪,饭菜自己做,修眉美甲也都可以自己来,甚至还能自己做衣服。

△裤子简单点的完全可以随便做~

赵月的抠门并非生活所迫,毕竟刚在家人的资助下买了套五象的房子,月薪也从8k升到了1.5w。但是该抠的依旧抠。

“爸妈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自己要努力开源节流。”,赵月看得很通透。

她认为,一个女人,经济独立很重要。赵月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前两个月刚辞职。

△一份霸气的离职表

人们都说“跳槽穷三月,转行穷三年”,但这种情况在赵月这,不存在。

她抠门积攒下来的“FuckYou”基金,让她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离开,从而心安理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跳槽这种事,不是谁都敢做的,韩磊就没这份勇气。

在南宁一个装修公司待了2年的他,领着四千来块的工资,穿着两千多的鞋子,过着周末喝酒撸串的潇洒生活。

但实际上的韩磊,却过得很憋屈。领导常以各种团建旅游等说辞扣掉部分工资,工程跳单的事也时有发生……

这些不如意,让韩磊想离开这;但是,他却无处可走。“走了,下个月就没钱还信用卡了。”韩磊说。

花未来的钱来填补当下虚荣的心,这不单是韩磊一个人,而是每一个“穷装”人的状态。

当代年轻人大多都会很在意他人的看法,这份小心翼翼,让他们不愿因节俭而挂上“抠门”的标签。

可是赵月却不这么看,“抠门不抠门的,和收入水平无关。花更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难道不好吗?”

其实钱该不该花?花在哪?这些都是成年人自身的取舍,只要自己生活得满足便好,哪里用顾及他人的眼光。

///

对这些抠抠嗖嗖生活的南宁人而言,今天越“抠”,明天就会越富有。

他们对“抠门”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抠门并不是吝啬小气,而是对未来更清晰的规划,是今后可以选择的权利,是你可以大声SayNo的资本。

当你选择‘抠’,其实选择了更多的自由。你可能会失去花钱的快感,但也将收获更多的安全感。”

相较于过度消费/透支消费的今天,这样的抠抠嗖嗖反倒显得珍贵。

而在疫情影响下,也不知道韩磊和像韩磊这样的南宁人,有没有一丝丝后悔:“为什么我平时不han一点!?”

Ξ今日话题Ξ

你身边有抠抠搜搜的人吗?你是“抠门”的那种人吗?

(快来留言区和我们聊一聊吧~)

图文编辑/南宁圈

图片来源/见水印及标注

法律顾问/王文君律师创新法律服务团

(转载授权请联系jie)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xfggm/14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