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防治脱发食疗方法
头发虽然没有五官那样在人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但是头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所反射出来的是你的健康状况。随着社会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变化,脱发问题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实际上脱发也代表着人体健康状况在下降。
脱发困扰,在饮食过程中补充有益于头发生长的元素能够有效的缓解脱发,从而达到促进头发生长,防止头发脱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有益于头发生长的食物,让大家早日摆脱脱发困扰。
1全谷类食物全谷类的食物不仅仅利于牙的健康,也利于头发的健康,全谷类的食物包括小麦面包和加强型的早餐谷类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锌、铁、维生素B。建议在正餐之前补充小量的全谷类食物作为工作间歇的补充。
2牛排养发固发牛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和锌,其中,锌可以让头皮腺体更牢固地连结在毛囊中,起到固发的作用。同时,头发的大部分营养来源于蛋白质,所以高蛋白的牛排也有助于头发健康。
3杏仁坚固秀发研究发现,掉发的人更易缺乏维生素B6维E铁和锌。另外,高脂肪饮食会造成男性雄性激素的增加,导致脱发。而杏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锌,可以降低胆固醇,是根治掉发的超级食品。
4胡萝卜胡萝卜是人获得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头皮的健康,让头皮有好的外观。健康的头皮是闪亮的发质的保证,你的食品是可以多种形式的烹调,油烧的胡萝卜更利于吸收。总之,均衡的膳食利于头发的健康。当说到吃对健康头发与美容的影响,其实,有多种的方式建议实现。
5鸡蛋鸡蛋和奶制品如酸奶,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鸡蛋中含有硒和镁,这些矿物质都可帮助头发散发健康的魅力。
6牡蛎牡蛎人们认识它可能过多的原因是壮阳的药性,它同样可以给你带来一头秀发,怎能不爱它?实际上,牡蛎中的锌才是真正值得爱的东西。这是一种真正的作用很大的抗氧化剂。
如果,牡蛎不能够成为你餐桌上的常客,不要绝望!从全谷类、坚果、牛肉、小羊羔肉等食物中也同样可以获得丰富的锌。鸡蛋和奶制品如酸奶,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鸡蛋中含有硒和镁,这些矿物质都可帮助头发散发健康的魅力。
7墨绿色的蔬菜菠菜有利于头发的健康,以及椰菜、瑞士甜菜都是补充维生素A和C的好的源泉。皮肤需要产生皮脂,由毛发小囊分泌的油性物质。保持发质的自然状态,同时,墨绿色的蔬菜可以铁元素和钙元素。
8柑橘促进胶原合成柑橘类水果中的维C,有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铁,同时,其在胶原质的生长中非常重要,可起到促进头发生长的作用。
9葡萄干促进头皮血液循环葡萄干含铁丰富,有利于血色素的产生,可促进血液将养分送达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头发的生长也因此得到更大的动力。
10坚果类经常吃坚果利于头发的健康。巴西的坚果是最佳的获得硒元素的来源。维系头皮健康的最重要的矿物质。核桃富有阿尔法亚麻酸,欧米茄3脂肪酸帮助改善你的发质,同时,也是获得大量锌的源泉。腰果、杏仁、核桃均是推荐的食品。
防治脱发的食疗方食疗方一▼
黑芝麻克捣碎,加粳米熬粥食用;用小尖辣椒20克切细,烧酒50毫升,浸泡10天,取汁涂擦脱发处,每日数次;黑芝麻确实是个宝,据中医古书记载,它具有补肝肾、润五肠、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功效,能”治肝肾不足,病后虚弱、须发早白”,“皮燥发枯、大便燥结”,”腰膝酸痛、四肢乏力”,”言语蹇塞、步履迟缓”,”头晕耳鸣”等病症。在乌发养发方面,黑芝麻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食疗方二▼
用海带丝拌芝麻酱常食用;用枸杞子、何首乌、熟地、山萸肉共煮取汁,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烂,烘干,每次服6克,每日二次。
食疗方三▼
将中药菟丝子、茯苓、石莲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开后加适量水,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许食盐食之。每日1~2次,可连服10~15日。此粥滋补肾阴健脾,适用于脾肾阴虚的脱发者。
食疗方四▼
生发黑豆:黑豆克,水毫升(夏季各用1/4量)。将黑豆洗净,放入沙锅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饱胀为度。然后取出黑豆,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次6克,每日2次饮后食用,温开水送下。此方具有生发护发之功效。对油风脱发(圆形脱发)、脂溢性脱发、产后脱发、病期脱发以及因色素脱失的白癜风均有疗效。
食疗方五▼
枸杞黑芝麻粥:黑芝麻30克,粳米克,枸杞子10克。以上三味共煮粥。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功效。适用于头发早白、脱发及阴虚燥热便秘者。
食疗方六▼
蒲公英黑豆糖:将蒲公英克,黑豆克,加水煮熟,弃蒲公英渣,再加冰糖克收干,每日吃克。
食疗方七▼
黑豆核桃桑椹粥:红枣5枚,核桃仁、桑椹子各10克,黑大豆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食,每日1剂。可连续食用。适用于肾亏血虚所致的斑秃。
脱发不仅是一种疾病,更是人体机能的特殊反映,头发是健康的标志之一。通过食物治疗脱发比药物治疗脱发更加健康,没有副作用,所以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使用,只要我们注意了饮食的合理平衡,有针对性的多补充锌、维生素B6、蛋白质等养分,脱发的问题一般都会得到改善,而且对于我们身体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fdblog.net/xfgcf/10484.html